2017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A.正确;B.有误,“剔除”应读作“tīchú”;C.有误,“劲敌”应读作“jìngdí”;D.有误,“震憾”应写作“震撼”。故选:A。【点评】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2.【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解答】A.使用正确,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B.使用正确,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C.使用有误,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成语不合语境。D.使用正确,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3.【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CD.正确;B.动宾搭配不当,“加强”改为“增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C.正确。D.有误,苏轼号东坡居士。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5.【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解答】ABD.正确;C.有误,“西风”与“古道”相映,更显出苍凉;“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见幽静。故选:C。【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人物情节等。【解答】ACD.表述正确;B.有误,“分别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的生活经历”错误,《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经历。《范爱农》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故选:B。【点评】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7.【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认同这种方法,也可反对这种方法,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注意题目中关于字数和修辞的限制。答案: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对。“最美少年”的评选宗旨是评选出在精神品质上最美的少年,如果这样做的话,却成为了评选谁的人脉广,谁认识的人多,这与评选的本质完全是背道而驰了。这样的做法难道是对的吗?【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直接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解答】答案:(1)欲辨已忘言。(注意“辨”的写法)(2)归雁洛阳边(3)大漠孤烟直(4)佳木秀而繁阴(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7)弓如霹雳弦惊(注意“霹雳”的写法)(8)秋风萧瑟(注意“萧瑟”的写法)(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的写法)(10)身世浮沉雨打萍(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重点词:欲)(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写法)【点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诗句,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二、阅读(满分60分).9.【分析】译文: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乙 (鲁成公)元年春天,晋景公派瑕嘉去主持茅戎和东周的议和,东周的卿士单襄公到晋国答谢晋国为他们议和。东周的刘康公趁议和期间戎族没有防备想侥幸打败戎族,准备驱逐进攻戎族。东周的内史叔服说:“背叛盟约而又欺骗大国,这次出兵一定要失败。背叛盟约,不会吉祥;欺骗大国,不讲道义;神灵和人都不会帮助,将用什么来取胜呢?“刘康公不听他的话。于是就进攻茅戎。三月癸未日,被茅戎的徐吾氏部落打败了。【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派\以致B.讨伐\砍伐C.表示并列\表示转折D.于是\于是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谋,谋划。间,参与。句意: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②重点词语:弗,不。何,什么。句意:神灵和人都不会帮助,将用什么来取胜呢?(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乙文,根据“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可知兵败的原因,翻译后可作答。(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中曹刿认识到做战获胜的先决条件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乙文中叔服认为背叛盟约欺骗大国,就一定会失败,可见二人都有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答案:(1)D(2)①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②神灵和人都不会帮助,将用什么来取胜呢?(3)背叛盟约而又欺骗大国(4)二人都有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10.【分析】选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我”与后妈之间感人的故事,情节曲折有致。一开始我处处和后妈做对,因放火烧了领居王奶奶家乘凉的棚子,被后妈暴打,长了记性,后来不管多晚,后妈总会给学习后饿的我,准备一份宵夜,一直坚持到我高考结束,在庆学宴上,我的一句“别拿后妈不当妈”正是母子情感交融的集中体现。【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本段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第②段写“我”少年时对后妈水中放盐,把后妈的鞋跟锯短等恶作剧,与下文她不与“我”计较形成较大的反差,为下文“我”点着了王奶奶家凉棚受到后妈眼里教训的情节做铺垫。(2)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关键词判断出描写方法,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联系句子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即可。文第③段画横线处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后妈管教“我”的严厉情形,表现了后妈对“我”的关心。(3)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选文第⑦⑧段中后妈怕影响我学习看无声电视,我学习晚了,每晚给我准备好宵夜,我学到多晚,后妈陪我多晚。(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后妈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把我穿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表现了后妈勤劳能干、每晚为我备好宵夜,深夜陪读,表现了后妈细心体贴、疼爱孩子。(5)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推测人物心理活动即可。是在我说出“别拿后妈不当妈好吧?”时,后妈“愣”住了,随后我也“楞”住了,话已出口,都感到意外,都表现了吃惊的心理。(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来看,选文第⑨段中通过写78岁的奶奶由衷的夸赞,表达出对后妈真诚的认可,间接衬托出,不是直接表现后妈对“我”健康成长影响之大。故选:C答案:(1)可见“我”少年时对后妈抵触的情绪和存心欺负她的顽劣,与下文她不与“我”计较形成较大的反差,表现其明理与包容,为下文“我”点着了王奶奶家凉棚受到后妈眼里教训的情节做铺垫。(2)动作、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后妈管教“我”的严厉情形,表现了她对“我”的爱。(3)看无声电视,备好宵夜,深夜陪读。(4)勤劳能干、细心体贴、疼爱孩子(5)两个“愣”字都表现了吃惊的心理,前者生动地写出后妈没想到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已被接受,后者形象地写出“我”才意识到自己早已把后妈当做亲妈了。(6)C【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
2017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