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卷亲爱的考生: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一、前言1.阅读“前言”,完成各题三年的语文学习,是一段且行且歌的旅程。我们品读了古朴典(yǎ)____________的诗词、意蕴丰富的小说、各具风情的游记、真实生动的传记、客观鲜活的新闻……这些作品浸(rùn)____________着智慧,承载(A.zàiB.zǎi)着文化。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学们,让我们梳理不同文体的阅读路径,走进异彩纷(chéng)____________的文本世界。(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典(yǎ)____________浸(rùn)____________异彩纷(chéng)____________(2)给文中加点字“载”选择正确的读音()A.zài B.zǎi二、古诗词阅读路径梳理阅读锦囊: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阅读时可以从意象、典故、诗题、写作背景、直抒胸臆的词语等角度把握作者情感。2.古诗词填空。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情感。如“征蓬出汉塞,(1)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雁”带有飘零之感;“正莺儿啼,(2)_______________,蝶儿忙”(秦观《行香子》)中的“燕”带有愉悦之情;“(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菊”隐含归隐的闲适。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语把握情感。如“(5)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中的“爱”流露出白居易对早春西湖的喜爱;“(6)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中的“怆然”表达了陈子昂生不逢时的感伤;“(7)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愁”道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与担忧。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9)_______________,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魏尚自比,期盼得到朝廷重用;“(10)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感慨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表达自己功业未成的愁思。3.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旅次石头岸〔唐〕张祜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意象“(2)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老师: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_______________”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_______________之情。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三、小说阅读路径梳理阅读锦囊: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阅读时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写作手法等角度探究小说主题。阅读讽刺小说还要关注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概括情节】4.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述与插图相关的故事情节。A.《骆驼祥子》B.《海底两万里》C.《水浒传》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手法】5.请选择“阅读锦囊”中的一种讽刺手法,结合一本备选名著的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讽刺效果。备选名著:A.《儒林外史》B.《格列佛游记》C.《镜花缘》【迁移品鉴】6.阅读小小说《歌唱家》,从讽刺手法角度探究其主题。歌唱家张超山①有一次,歌唱家去到外地演出。②他登上舞台,配乐准时奏响了,歌唱家慢条斯理地摆好姿势,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准备投入演唱。③然而,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④歌唱家怔了一下,就把歌给误了。他往后面挥动了一下手臂,不知是要放弃还是示意重来,下面却立即响起了更大的掌声。⑤很快,各种尖叫声、欢呼声、喝彩声也及时而热烈地响了起来,会场顿时沸腾了。歌唱家忽然受到了感动,也鼓起了掌。气氛更加热烈了。⑥有人开始跑上台来,他赶紧走过去,热情地与来人握起了手。一会儿,又上来了好几个人,他一一握手。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接着,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歌唱家的手与善男信女们的手亲密接触的时候,他感到更加激动了,热烈的拥抱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他大声喘息着,人们只知道他实在太激动了。⑦配乐在继续奏响,没有歌声。其时,台下的人一群紧接一群,汹涌而上,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他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会场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后来,音乐结束了,歌唱家的握手拥抱却还没结束——台下一个人也没有……(选自《北京文学》)四、游记阅读路径梳理阅读锦囊:游记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阅读时可以通过所至、所见、所感等要素体悟作者情思。贺兰山凝眸乔洪涛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批注:第④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批注:第⑥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感知文本】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聚焦所见】8.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1)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2)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体悟情思】9.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批注:第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悟精神】10.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五、传记阅读路径梳理阅读锦囊: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阅读时可以从传主经历、细节描写、他人评价等角度品析传主形象,把握作者情感。沈千运〔元〕辛文房千运,吴兴人。工旧体诗,气格①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②名公。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③”其时多艰,自知屯蹇④,遂释志还山中别业。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高适赋《还山吟》赠行曰:“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A,B。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选自《唐才子传·卷二》,有删减)[注释]①气格:气韵格调。②干谒:拜访。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衰老流落自当被弃而不用,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④屯(zhūn)蹇(jiǎn):比喻处境不顺利。理解字词】1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关联课内(1)________遂释志还山中别业关联课内(2)________有薄田园查阅字典:①稀薄,不浓;②(土地)贫瘠;③减轻,减损;④迫近。(3)________(填序号)儿稼女织结合语境(4)________【补填诗句】1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相应的诗句填入文中的A、B处。(填序号)①明月相随何处眠②白云劝尽杯中物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梳理经历】13.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沈千运的人生轨迹图。(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探寻心路】14.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沈千运归隐
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