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15页 · 207.5 K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1.默写(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狼》)(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1).⑴一览众山小(2).⑵雪尽马蹄轻(3).⑶耽眈相向(4).⑷殚其地之出(5).⑸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览”“眈”“殚”等字的书写。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3.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答案】2.思乡3.A【解析】【2题详解】《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3题详解】B.“故人”是老朋友。“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故选A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4.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5.用现代汉翻译下面句子。稍稍宾客其父6.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答案】4.王安石5.(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6.(1).泯然众人(2).痛惜【解析】【4题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王安石有关的文学常识。《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稍稍”:渐渐。“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也就是用宾客的礼节款待。【6题详解】一空,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仲永最终的结局可提取“泯然众人”作为答案。二空,考查作者通过这件事所要抒发的情感。从标题“伤仲永”及仲永结局分析,表达作者对天才的荒废的惋惜之情;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所以可概括为“痛惜”二字。【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少曾读书()(2)故尝歌()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9.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7.(1).(1)年幼(2).(2)所以8.B9.(1)..地多桃花林(2).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解析】【7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少:年幼。“故尝歌”:所以吟唱过。故: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过几天,几天后。“度”:到。“过”:拜访。“其”:他的。“庐”:家。所以选B。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9题详解】一空,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基础。如张远度来到“颖南之中村”,其特点是“地多桃花林”。二空,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遂呼与语)的原因可分析“见耕而歌者”等句,王清臣当时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一个农夫还有这么高雅的情趣,这令张远度很是惊奇。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点睛】译文:天启初年,颍川人张远度在田颍南之的中村买田地,地里长有桃花林。一天,他拿着酒囊独自出游,看见一个农夫一边耕种一边吟唱诗歌,(张远度)驻足于村庄谛听,原来吟唱的都是杜甫的诗。于是跟农夫打招呼,农夫说自己姓王,名清臣,过去有田地,因为害怕服徭役,就把田地都给了自己的家族,现在受雇为田主耕种。年幼时读过书,家里放有一本书,书无开头与结尾,诵读后喜欢上了(这本书),所以曾经吟唱过,也不知道杜甫是什么人。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都是他所作的诗,后来(这些诗)历经战乱不知弄到什么地方去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上海是怎么来的?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10.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12.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13.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0.(1).(2)上海名字的由来(2).(3)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11.不能删去。“主要”是最重要的,表明当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