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3-11-01 · U1 上传 · 18页 · 838.5 K

浙江省衢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1.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答案】(1)心旷神怡(2)B(3)斑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斑驳。2.正确使用汉字,彰显显城市品位。请你修改下面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答案】“骋”改为“聘”“已”改为“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骋”改为“聘”,“已”改为“以”。3.古诗文积累(1)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小石谭记,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苏轼借水写月光的澄澈,“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东晋田园诗人_______(人名)自称“五柳先生”,他的“料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人联想到王籍的“______,_____”(《人若耶溪》).(2)中国人取名常从古诗中吸取灵感,下列名字出自什么诗句?选一个回答.A.邱胜春(人名)B.渡远(桥名)C.锦江(宾馆名)D.日暮(亭子名)______________【答案】(1).(1)①日光下澈(2).②影布石上(3).③(庭下)如积水空明(4).④陶渊明(陶潜)(5).⑤此地动归念(6).⑥长年悲倦游(7).(2)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澈,寥。4.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传》)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答案】C【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C项正确,作揖:两手抱拳高拱,略弯,表示向人敬礼。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C: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二阅读(一)名著阅读7.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1)《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2)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答案】(1)示例:用《童年》是长篇小说,为了解内容与写法,适宜通篇阅读;《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②《童年》是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阅读时要调动联想与想象,运用体验式的阅读方法,《傅雷家书》是非文学作品,是位知识渊博的父亲给孩子的人生指导,阅读这本书,感受父子深情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文化、艺术、历史等各领域的知识,适合采用摘记、批注的方法阅读。③《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由中的一部,可以拓展阅读其它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拓展阅读这本书。(2)示例,①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停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主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传记的材料基于书信、日记等,比较客观。②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放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呀,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传记有自传和他传,他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③写作目的不同,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忧思。传记的目的是表现传主的性格品质,如《名人传》彰显的是三个传主的精神品质,而不是罗曼,罗兰的态度成思考。④表达方式不同,回忆性散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传记主要是用事实本身表现传主形象,所用描写有限,很少抒情或议论,如对贝多芬最后一次演奏的描写,只用了寥寥数笔。⑤想象的空间不同。回忆性散文想象自由。传记中也有想象但传记中的想象只用于填补事实的空隙,如贝多芬的一生主要事件源自书信、对话录等原始材料,想象只局限于一些小细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童年》,《傅雷家书》,《朝花夕拾》和《名人传》的阅读理解。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二)文学作品阅读小偷车夫和老头①萧红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象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象嫌这柈子太少。“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象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8.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9.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10.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11.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附】杨絳《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答案】8.A9.示例:(1)“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限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2)“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看,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向。他从容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3)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10.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摘起,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11.示例1:杨降的“愧”打动了我。杨降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降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作,反思令人敬佩。示例2: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捷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民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示例3: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他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解析】8.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