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3-11-01 · U1 上传 · 13页 · 211.5 K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1.默写(1)空山新雨后,______。(王维《山居秋暝》)(2)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______。(白朴《天净沙·秋》)(4)______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__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答案】(1).天气晚来秋(2).苔痕上阶绿(3).白草红叶黄花(4).敏而好学(5).人约黄昏后【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苔、痕”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居士。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答案】2.东坡3.C【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3.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A项对“潋滟”的理解错误,潋滟:形容水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B项理解错误,“空蒙”意思是: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而非“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D项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诗人神来之笔,巧用比喻,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而不是说“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6.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____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____。【答案】4.B5.(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6.(1).清澈(2).灵动【解析】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B项“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开辟出一条小路,而并非“做成了竹筏”。5.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似”和“与……相乐”,此外还要注意补出主语(鱼),翻译后要疏通句子:(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6.此题考查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笔法,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的灵动活泼跃然纸上。鱼触动了作者情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而极爱才(______)⑵嘱易新帽过年(______)8.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9.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答案】7.(1).⑴很(非常)(2).⑵换(更换)8.A9.(1).一笑不复言(2).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解析】7.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字词释义。极:很(非常);易:换(更换)。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省略句)的翻译,补出主语“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语有“时”“残腊卒岁”“资”等词。9.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文言文的信息及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由原文“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可知第一个空填“一笑不复言”;“此意”应结合全文来理解,由“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可知傅文忠对我很是体恤,由“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可知傅文忠对我很尊重。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s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10.根据拼音写汉字。kùsì______11.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12.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信息摘录信息概括⑴斑马线的祖先斑马线的起源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⑵斑马线之“最”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⑶⑷1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14.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答案】10.酷似11.B12.⑴古罗马时期的“跳石”⑵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⑶保护行人安全⑷斑马线的作用13.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14.【答案示例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能更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答案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用。【解析】10.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酷似kùsì:极似,很像。点睛: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1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等知识,根据第④段“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可知A选项所说的“不应超过4米”是错误的。C项“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也是错误的。根据第④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可知D选项所说的“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