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象征勤奋,另一座象征荣誉。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有一些人,往往凭借自己的天(fù) 而忽略勤奋,最终止步于荣誉的圣殿;而另一些看似愚(zhuō) 的人,选择了笨鸟先飞和持之以恒,最后,顺利走进荣誉的殿堂,受到世人的尊重。【来源:学科网】【答案】赋拙【解析】试题分析:“天赋”不要写作“天负”;“愚拙”不要写作“愚绌”。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以及工整书写.解答时除了要能把词语书写正确,还要用正楷书写准确无误,做到横平竖直,一笔一划。【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ù)镌刻(juàn)胼胝(dǐ)豁然开朗(huò)B.伛偻(lǚ)竣工(jùn)邂逅(hòu)半身不遂(suí)C.裨益(bì)女红(hóng)庇护(pì)揠苗助长(yà)D.篛蓬(ruò)连翘(qiáo)剔透(tì)五行缺土(hang)【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化类节目都办的栩栩如生。B.诗句“石破天惊逗秋雨”创设出神奇绝妙的意境,确是妙手偶得。C.作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行云流水、洋洋洒脱的文章。D.言及设计,顾先生侃侃而谈,与其争辩的外国专家心悦诚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A.使用有误,“栩栩如生”的意思为“雕刻或绘画特别逼真”,不符合语境义。【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她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C.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患伤寒症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的。D.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外国作家则需记准其国籍。A.正确;B.正确;C.正确;D.古人将“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作“阴”.“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2分)6.(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1)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2)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3)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 ,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 , ”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答案】(1)不见曦月(重点词:曦)(2)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重点词:翻)(3)商女不知亡国恨(重点词:亡)(4)谈笑有鸿儒(重点词: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重点词:髫、怡)(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重点词:拂)。【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在我看来,过年是一个机会,它提醒我们,岁月已逝,生命有限。岁月不是别人的岁月,而正是你的岁月;生命不是别人的生命, 。你必须心疼你的生命,才会好生照料它;你必须怜惜你的昨天, 。【答案】而正是你的生命;才能更好的铭记它。【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口语交际。大庆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她吸引了中外许多游客。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解说词。要求语句通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60字左右(标点符号不占字数)。【答案】大庆市的林甸县是中国北方绿色温泉城,这里有全国最集中的地热资源,以来自地低2000米、全自喷的无污染温泉水著称.你可以想象,每到冰天雪地时,泡着温泉,雾气蒸腾中,神游物外,这种感觉赛过了神仙!【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介绍家乡大庆的一处景点.作答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景点.如果不熟悉,可以借助于网络.介绍景点时,一般先总体介绍,然后抓住其景点特色进行介绍,最后介绍总的观感即可.语意简洁明了,语序合理清晰。【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三、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9.(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答案】(1)B(2)这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14分)【古诗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①欣然起行欣然:②月色入户户: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B.湖中焉得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曹列论战》(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答案】(1)①高兴的样子②门③这④全(2)D(3)②(4)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5)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欣然:高兴的样子。②句意: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户:门;③句意: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是:这;④句意: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一:全。【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而:表顺接;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而:表转折;B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焉:哪;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焉:代词;C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者:…的人;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者:…的办法;D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于:在;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于:在【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描写手法有一、动静结合二、虚实结合三、色彩的渲染四、观察角度的变化、动静结合等,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加以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11.(11分)阅读《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一文,回答下列各题。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王元红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来源:Zxxk.Com]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黑龙江大庆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