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16页 · 480 K

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斑马倒影 C.水面“折”枝 D.雨后彩虹【微点】光的反射现象.【思路】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③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解析】解:A、在浓密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许多光斑是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C、水面“折”枝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折射的结果。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拨】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2.(3分)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微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条件,即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解析】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3.(3分)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微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思路】(1)物质的组成。(2)根据分子动理论知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解析】解: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B正确;C、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成物质组成的理解和分子的物理性质。4.(3分)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 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微点】信息与信息传播.【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让信息踏上信息高速路的载体: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解析】解:A、声、光和电磁波中,声能传递信息,光和电磁波也能传递信息。符合题意。B、利用电磁波传递的信息是不需要介质的。不合题意。C、固定电话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不合题意。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传递信息不是无线电波;网络通信是利用导线、光纤和微波,不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不合题意。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踏上信息高速路现代通信的了解,是一道综合题。5.(3分)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微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思路】(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解析】解: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故选:B。【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基础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6.(3分)用电高峰期,会看到家里的白炽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一些。这是因为,用电高峰期并联用电器增多,造成( )A.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B.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 C.白炽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 D.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减小【微点】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思路】A、从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以及影响电阻的因素来进行分析。B、从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结合公式I=I1+I2进行分析。C、解决该问题要考虑,要考虑输电导线有电阻,要分担一部分电压,利用公式U=IR来分析电压的变化,并由此推导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变化,再利用公式P分析用电器功率的变化。D、结合额定电压并从额定功率的定义来分析。【解析】解:A、家庭电路是并联的,并联的用电器增多,就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总电阻变小,A不符合题意。B、在并联电路中I=I1+I2,因此并联的用电器增多,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B不符合题意。C、在家庭电路中,输电线和家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用电高峰期,接入电路的用电器变多,干路中的电流变大,而输电导线有一定的电阻,输电导线损失的电压U损=IR,输电导线的电阻R一定,当I增大时U损增大,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减小,由公式P可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减小,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些,符合题意。D、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的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额定电压只有一个,对应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它不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故选:C。【点拨】要想解决此题,需要让学生知道在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有一定的电阻,要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导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其电功率发生变化,并且用到并联电路电流和电阻的特点。7.(3分)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以下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能控制裂变的反应速度 B.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C.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D.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微点】核聚变;核裂变.【思路】原子弹及核电站都是利用了原子核的裂变释放能量,只不过原子弹对于裂变的速度不加控制,而核电站是控制裂变的速度让能量得以缓慢释放。【解析】解:原子弹及核电站都是利用了重核的裂变,但原子弹是让核能瞬间释放,不加以控制,而核电站通过吸收中子而控制反应速度,从而使能量缓慢释放。A、核电站通过对中子的控制来控制裂变的链式发应速度,故A正确;B、原子弹应用的是核裂变不是核聚变,故B错误;C、核电站也是利用的核裂变,故C错误;D、原子弹是利用的核裂变,在反应过程中不加控制让能量瞬间释放,故D错误;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原子弹及核电站的性质,应记住原子弹和核电站均利用了原子核的聚变,只有氢弹是利用了核聚变。8.(3分)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不切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内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微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思路】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解析】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因此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因此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C。【点拨】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9.(3分)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微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思路】(1)水的凝固点为0℃,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要继续放热。(2)向有冰雪的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3)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4)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水的凝固点就会降低。【解析】解:A、因为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因此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会凝固结冰,故A不符合实际;B、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雪更易熔化,能除去路面的冰雪,符合实际;C、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符合实际;D、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降低溶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符合实际。故选:A。【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液体凝固的条件、如何降低液体的凝固点和如何增大摩擦力的有关知识,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10.(3分)受高空落物伤人的启示,美军正在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上帝之杖”实质就是高密度、耐高温的金属棒,它要依托太空平台的搭载,借助小型火箭助推和高空下落产生的巨大动能,对地球战略目标实施打击,破坏力巨大。它攻击目标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 )A.小型火箭助推动能 B.与大气摩擦产生的能量 C.“上帝之杖”本身的内能 D.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微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思路】解决该题需掌握以下知识:(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在发生能量转化时,减小的能转化为增大的能。【解析】解:“上帝之杖”在高空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而高度越来越小,因此其重力势能越来越小,但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动能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获得的动能越大,破坏力就越强。故选:D。【点拨】此题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能量间的转化,要注意辨别。11.(3分)如图,李江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电阻而连的电路,有关该实验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 B.实验过程中两电表都有可能需要换接较小的量程 C.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可能随电压表的示数的不同而不同 D.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