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九年级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25页 · 1.3 M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答案】C【解析】【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故选C.【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手影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答案】B【解析】【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详解】A、海市蜃楼的现象是光在不均匀空气中发生折射产生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手影的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所以本选项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人看见地上的书是因为书反射光进入人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4)防治噪声途径有: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详解】A.声也是一种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A正确;B.在空气中,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如果响度太小,或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近旁的人不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故B错误;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教室周围植树,即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的有效方法,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答案】A【解析】分析】(1)导体和绝缘体都能摩擦带电.(2)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3)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详解】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故A正确;B.金属是导体,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错误;C.根据定义可知,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C错误;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电子很多,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注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5.下列四幅图中连接或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电线上晾衣服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 D.【答案】C【解析】【分析】(1)不纯净的水是导体;(2)人体是导体,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火线;(3)(4)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详解】A.不纯净的水是导体,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A错;B.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若接触火线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错;CD、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故C正确;而D图中开关接在零线上,在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上仍然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中开关的连接:开关应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且与用电器串联.6.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图甲日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线的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详解】解答:A.将磁铁放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CD、将磁铁放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小磁针会发生转动,但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故C错误,D正确.【点睛】电磁感应现象和电流的磁效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7.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分为:明了已知条件、隐含已知条件和干扰已知条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隐含已知条件的是( )A.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隐含条件为物体受到了1N的作用力,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m的距离B.利用激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为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隐含的力学条件为物体受力平衡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隐含条件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分析;(2)月球距地球之间,大气层所占的比例很小,认为月球距地球之间是真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详解】A.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这说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J,但无法确定力的大小和距离的长短,故A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正确;C.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故C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支持力和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故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物理描述中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是我们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物理能力之一.8.四盏完全相同的灯泡,额定电压均为110V,将它们接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下面四种连接方式中最佳的连接方式为( )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①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损坏,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②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③灯泡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详解】A、当四盏灯泡串联时,具有分压作用,每盏灯两端电压为,而额定电压是110V,所以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同时一盏灯损坏,其它灯泡都不能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B、当四盏灯并联在220V电路中时,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220V,而额定电压是110V,所以灯泡会被烧坏不能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C、两只灯泡先串联再与另两只串联的灯泡并联在220V电路两端,因为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所以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110V,都能正常发光.当一盏灯烧坏时,此支路没有电流,与之串联的灯泡不能发光,但另一支路不受影响,另外两只灯泡能够正常发光.故C符合题意;D、两只灯泡先并联再与另两只并联的灯泡串联在220V电路两端,因为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所以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110V,都能正常发光.但当某盏灯烧坏时,与之并联的另一盏灯两端电压升高也可能烧坏,造成整个电路断路,另外两只灯泡无法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虽然涉及到混联问题,但本质还是串并联知识的应用.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与A点等高处、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等高处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点等高处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小球与弹簧机械能不守恒B.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D.从B到C,小球重力势能与动能都减小,转化成弹性势能【答案】BD【解析】【分析】在小球下降过程中,在OA段只有重力做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AC段先做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到达C点后,重力势能与动能完全转化为弹性势能.【详解】AB、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在OA段,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先增大;在AB段,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逐渐增大,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在BC段,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逐渐减小,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综上所述,下落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无能量损耗,则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A错误;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由于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C点的弹性形变程度大于B点的弹性程度,所以C点的弹力大于B点的弹力,即C点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故C错误;D、从B到C,高度减小,小球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减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成弹性势能,故D正确.故选B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能量是如何转化,同时要知道在B点时动能最大,速度为零时动能为零.10.将一密度均匀的正方体轻轻放入盛满浓盐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浓盐水溢出;若将该物体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煤油溢出(浓盐水密度为1.2×103kg/m3,煤油密度为0.8×103kg/m3、水银密度为13.6×103kg/m3),则( )A.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9:8B.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为4:3C.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3D.若将该物体分别浸没在水银和纯水中,则除重力和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