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20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8.9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对于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1.【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不符合实际;D、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2kg×10N/kg=2N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应记住一些物理学家及他们的贡献,可逐一对题干中的描述做出判断。【解答】解:A、托里拆利最早利用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的数值,而不是牛顿测出的,故A错误;B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C错误;D、沈括最早记述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两极不重合”的现象,即发现了磁偏角,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学史也是物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型,要求学生熟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3.【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解答】解: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可行的办法,符合题意;D、把教室的门窗关紧,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防止噪声的途径是解决本题关键。4.【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3)热量是内能的变化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解答】解:A、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个现象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B、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但分子之间同时存在斥力,故B错误;C、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把光能转化为内能的,故C错误;D、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因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热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5.【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故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6.【分析】(1)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把饮料压入嘴里。(2)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3)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解:A、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故A正确;B、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不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B错误;C、口吹硬币跳跃木块,是因为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C错误;D、高压锅密闭较好,内部压强大,水的沸点高,这样高压锅内的温度就会更高一些,就会更快煮熟食物。所以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来提高锅内温度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了大气压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连通器原理、压强和沸点关系等知识点,要求灵活运用所学力学知识加以分析。7.【分析】①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②导线的外皮起到绝缘的作用,如果有人接触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③大型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④多孔插座各用电器也是并联的,若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会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解答】解:A、高压线下钓鱼,鱼线很容易接触到高压线,容易会发生触电,故A错误;B、导线绝缘皮破损仍继续使用,在插拔插头时可能使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有触电危险,故B错误;C、洗衣机用三脚插头,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D、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干路中的电流过大,容易引起电路发生火灾,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解题关键是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8.【分析】先识别电路,然后根据身高的变化,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以及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判断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片以上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身高越高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故A符合题意;B、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片以下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身高越高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D、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R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点评】明确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对象是解题的基础,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串联分压原理来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1)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钩码使用的拉力F=(G+G轮),据此比较F1+F2和F3的大小关系;(2)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大提升的物重,二是减小摩擦而减小额外功。【解答】解: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设一个钩码重为G,每次提升钩码的高度为h,动滑轮重力为G轮。(1)不计绳重和摩擦,第一次提升一个钩码,拉力:F1=(G+G轮),第二次提升两个钩码,拉力:F2=(2G+G轮),第三次提升三个钩码,拉力:F3=(3G+G轮)=G+G轮,则F1+F2=(G+G轮)+(2G+G轮)=G+G轮,所以F1+F2>F3,故A错、B正确;(2)不计绳重和摩擦,有用功W有用=Gh,总功W总=(G+G轮)h,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所以,当提升的钩码重力G增大时,减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增大,即:η1<η2<η3,故C错、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拉力和机械效率的大小变化分析,要利用好关系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钩码使用的拉力F=(G+G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共70分)10.【分析】(1)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t=,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物体质量不变时,比热容越小,温差变化越大,探测器外壳用抗温差大的材料。(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解答】解:(1)月球表面物质的比热容较小,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可知,和相同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探测器外壳使用抗温差大的材料;(2)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月面的摩擦;(3)探测器共有六只轮子,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故答案为:较小;增大与月面的摩擦;减小对月面的压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增大摩擦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科学设计中,有意义!11.【分析】(1)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出速度大小;(2)汽车由于惯性刹车后继续向前运动。【解答】解:(1)该车的所用时间t=200s=h,则平均速度为:v===90km/h;(2)高速行驶的汽车,具有惯性,刹车后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故答案为:90;惯性。【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惯性,这是一道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是一道好题。12.【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2)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将物体的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解答】解:(1)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和其它燃料相比,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是通过压缩体积方式液化的;(3)火箭升空过程中,火箭喷出的燃气推动火箭向上运动,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答案为:较大;液化;机械。【点评】了解火箭发射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能用能量转化、热值、液化等知识进行解释,是解答的关键。13.【分析】(1)知道鸡蛋排开水的质量,利用F浮=G排=m排g求鸡蛋受到水的浮力;(2)物体的悬浮条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ρ物=ρ液;物体在液体中漂浮,ρ物<ρ液;物体在液体中下沉,ρ物>ρ液.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0.05kg×10N/kg=0.5N;(2)甲图中,鸡蛋悬浮,则ρ鸡蛋=ρ甲;乙图中,鸡蛋漂浮,则ρ鸡蛋<ρ乙;所以ρ甲<ρ乙。故答案为:0.5;<。【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14.【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解答】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反射;不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5.【分析】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可以把产生的静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