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0-26 · U3 上传 · 19页 · 278 K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西周将分风之语宗法制相结合的一种现象,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国家不是在西周开始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2.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除《乐》毁于秦火,其他五部经典传承至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五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推崇儒学,设五经博士B.《诗》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C.五经等儒学经典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到内地学习《诗》《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关于五经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点睛】3.汉代科学家王充曾介绍一种指向仪器,样子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这种指向仪器是A.司南 B.指南鱼 C.指南龟 D.支撑式指北罗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司南,古代用于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指南针的始祖,A项正确;指南鱼记载于《武经总要》,是曾公亮在北宋初年发明的。它是中国古代用于指示方位和辨别方向的一种器械,跟司南一样,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指南龟发明年代不晚于1325年。木块刻成龟型,龟腹部中心嵌以磁体,木龟安放在尖状立拄上,静止时首尾分指南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清代,受到西方和日本的影响,以立轴式支撑法制造的罗盘成为主流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4.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及所学知识可得,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中央派下去的刺史监察地方,而没有强调地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说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5.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来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③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现象说明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①③④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表述不正确,不是从宋朝开始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城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元朝疆城广大、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B项正确;宋朝已经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排除A项;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天地之化日新” 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黄宗羲提出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也是其主张,D项正确;“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是王守仁的思想,排除A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地之化日新”是王夫之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9.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纂大量宫廷大戏,如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西游记》撰《昇平宝筏》,根据《三国演义》撰《鼎峙春秋》,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②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③畅音阁坐落于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④这些剧本的编排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可知,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①正确;根据“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纂大量宫廷大戏”,说明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畅音阁所处的位置,排除③;根据所学可知,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排除④;①②正确,故A项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0.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可知,材料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甲午战后出现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师夷长技”只反映了学习西方技术,不能体现“有体有用”,排除B项;甲午战后出现实业救国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 ①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出②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新建厂矿企业的速度和规模空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图中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数据看出,1895-1919年,纺织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机械五金工业、冶炼工业等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从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额看出新建厂矿企业的速度和规模空前,①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从部分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数据,无法说明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一战后很快萧条,说明中国近代民工工业具有半殖民的特征,排除③,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2.下图为原存于江西赣州某村的标语,中有“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等字样。据此判断,这一标语最有可能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及所学知识可得,土地革命时期具体指1927年8月—1937年,土地革命又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指的大概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不符合题意时间,排除A项;全面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解放战争是从1946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3.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A.吉鸿昌 B.杨虎城 C.蔡廷错 D.张自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他不是死在抗日战场上,而是被国民党给枪杀的,心中既悲又愤,临死前写下了这首诗,故A项正确;杨虎城坚持抗日,反对内战,联合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1949年去世,排除B项;蔡廷错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1968年逝世,排除C项;张自忠于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4.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是对万隆会议的描述,其中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召开,A项正确;B项与日内瓦会议有关,排除;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