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 历史(广东卷) (解析版)

2023-10-26 · U3 上传 · 19页 · 239 K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1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错误。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2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3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写。《资治通鉴》则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记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二者作为史料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时代史学家的立场,D项正确;《马嵬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A;“还原”的说法错误,排除B;可信度高或者低,不能通过成书的早晚来判断,排除C。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4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5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6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7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孙中山提出了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免得再蹈覆辙”,故D正确;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是孙中山的目的,故A错误;“均贫富”不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错误;联合苏俄的政策依据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错误。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8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9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国共和谈进行和平建国是热切期盼,反映出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人士对纲领的认同,排除B;抗战已经胜利,民族矛盾已经成为次要矛盾,排除D。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10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对外贸易的渠道受阻。通过创办广交会,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所以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创办广交会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所以C错误;不结盟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D错误。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11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可得出这属于权力的滥用,是直接民主弊端的表现之一。而“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则说明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C正确;瓦解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瓦解,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内部矛盾,排除B;材料没有针对平民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D。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A.理性主义的产生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开始D.浪漫主义的发展12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及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艺术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17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排除A;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C;浪漫主义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而出现的,排除D。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13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14.图1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14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