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一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主要依据是()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划分是根据人类对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来划分的。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故D项正确;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因此,AB项不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AB项;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会人工取火,但使用火的水平不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2.《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候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评价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斯说的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统一。B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A错误;“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候者”与皇帝制度、世袭制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3.《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题干的“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表明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平抑物价,故C符合题意;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B;休养生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C。4.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已经融入中原汉族。题干的“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主要说明民族交融加强,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是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不能说明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杂居相处,与中外交流频繁无关,排除ACD。故选B。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丰富史书内容 B.确保内容真实C.维护封建统治 D.提高史书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题干的“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C符合题意;丰富史书内容、确保内容真实、提高史书质量不是政府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BD。故选C。6.“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再这段话称颂的是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局面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排除A;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排除D。故选C。7.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 D.稳固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8.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稳定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人口激增,因此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但是由于玉米和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增强了抵御饥荒的能力,极大的解决了人口饥饿问题,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故B项符合题意;仅从高产作物的引进并不能说明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排除A项;南宋时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高产作物的引进只能缓解而不能根除人口增长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9.“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A.努尔哈赤 B.噶尔丹 C.五世达赖 D.渥巴锡【答案】D【解析】【详解】翻译材料,大意是土尔扈特部的族长对族人说“我们本就是蒙古族后裔,现在与俄罗斯族种族不同,嗜好相异,又为他们的苛政丁赋所苦,如今听说清帝大兴黄教,何不投奔清朝,也算是良禽择木而栖的智举”。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这段话的是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D正确;努尔哈赤是满族人。A错误;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最终被康熙平定叛乱。B错误;达赖是藏族佛教领袖。C错误。综上故选D。10.“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段材料应出自()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概括可知,材料内容为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正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都不含有关税协定内容。BCD错误。综上故选A。11.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谭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A.林则徐 B.严复 C.李鸿章 D.康有为【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的“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称赞的是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庚子事变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李鸿章是签订《辛丑条约》的清政府代表之一,因此说“晚节不终”。“办洋务至精至当”称赞的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故C符合题意;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排除A;严复与办洋务无关,排除B;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排除D。故选C。12.“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共同参与,促使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故D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排除ABC。故选D。13.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A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的主要目的,排除BCD。故选A。14.“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这段材料应出自下列哪一会议的决议?()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因此,题干这段材料是指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据此可知,这段材料应出自遵义会议的决议,故D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与题干“苏区(中国第一个苏区诞生于1927年11月)”不符,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与题干“苏区(中国第一个苏区诞生于1927年11月)”不符,排除B项;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与题干“退出苏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可以培养多个领域的人才,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故A符合题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的1952年不符,排除B;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双百方针在1956年提出,排除D。故选A。16.“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我国这一政策应出台于()A.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D【解析】【详解】1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