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18页 · 1.3 M

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体现纺织,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阐述制陶,排除D项。故选B项。2.《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的意思是: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忠义与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反映的思想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A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法治的思想,排除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德治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项正确;戒奢从简,意思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与题干内容“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不符,排除B项;兴修水利,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排除C项;重农抑商,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4.李华同学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内容时,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A.北击匈奴 B.文成公主入藏C.澶渊之盟 D.设置驻藏大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框架图“盛唐气象”,需要补充在民族交融方面的具体表现,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西汉,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排除A项;北宋,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排除C项;1727年,清朝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A.商品经济繁荣 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C.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可知,反映的是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京的水陆交通的状况,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北宋已经完成南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6.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主人公是林则徐。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B项正确;郑成功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邓世昌是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中共七大召开A.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因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相关,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排除B项;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拖住了日本百余万大军,,有力支援了其他盟国,排除D项。故选C项。8.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业的占比达到51%,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图片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显然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A项;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与图片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不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9.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971年10月25日”“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可知,这一历史画面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所以才有题干中的情景出现,C项正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排除A项;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是1955年,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文明古国文明特点文明成就古代埃及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金字塔象形文字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古代罗马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A.交互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是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古代罗马的文明特点是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这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文明的相互影响,不能说明古代文明具有交互性,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文明的传承,排除C项;古埃及和古代中国文明是大河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未体现古代文明具有统一性,排除D项。故选B项。11.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以后广泛出现在欧洲和中国,是因为16世纪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的物种交换,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而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中国国威,并不是为了贸易往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的作物传播到中国,不能体现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B项;玉米是粮食作物,不是观赏和药用植物,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A.不列颠战役 B.中途岛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1944年6月6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从而与苏联形成两面夹击法西斯德国的态势,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D项正确;不列颠战役发生在1940年-1941年,且主要是空战,排除A项;中途岛战役发生在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3.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时间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苏联解体,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着结束。因此,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A项正确;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冷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战后资本主义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