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B卷)(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13页 · 2 M

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B卷)(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享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稻谷炭化物,是实物遗存,是第一手资料,证明了河姆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A项正确;稻谷和农业工具,只能证明是农业,不是青铜铸造、纺织业、冶铁业,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分化王国力量,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在河西走廊设立郡县拓展了统治范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C项正确;材料中西汉时期和唐朝时期的和亲是主动的学习,排除A项;和亲促进少数民族向中原学习,排除B项;“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边两幅作品分别出自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相同之处是A.体现妇女地位提高 B.展示精湛雕刻技艺C.源于本土宗教题材 D.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养鸡女体现出农村现实生活,《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D项正确;两幅图并不能够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蒙娜丽莎》不是雕刻画,排除B项;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养鸡女体现的不是道教,排除C项。故选D项。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历史解释,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对历史的陈述,是历史叙述,排除。故选A项。6.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1912年到1919年”等和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而且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奖励实业,因此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但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1912年-1919年尤其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国民党官僚资本形成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7.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美国总统和中国毛泽东都愿意改变对对方的态度。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符合双方的意愿,A项正确;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是1979年建交,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排除C项;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是1979年,排除D项。故选A项。8.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978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粮食总产量(万吨)30000353433872840712A.土地改革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它把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农村生产力,故C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从1950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是21世纪初期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BD。故选C项。9.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A.大国工匠 B.飞天之梦 C.能源安全 D.网络强国【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可见与载人飞船相关,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工匠、能源二号网络等信息,排除ACD。故选B项。 10.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A.传承性 B.多元性 C.交互性 D.同一性【答案】B【解析】【详解】图示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文明成就。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明成就。因此图片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多元性,B项正确;三幅图不存在传承性,排除A项;古代文明基本处于孤立状态,不是交互性,排除C项;三者文明不具有同一性,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B.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C.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D.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项正确;两河流域产生古巴比伦王国,排除A项;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底格里斯河的码头,沟通世界贸易起重要作用,排除B项;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横跨亚非欧,地中海已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排除C项。故选D项。12.斯塔夫里阿诺斯(美)认为:“由于日本具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这着重分析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A.有利因素 B.发展过程 C.具体内容 D.重要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分析日本曾经有过学习中国文化的传统,因此在近代学习西方时候阻力较少。这里显然是分析明治维新实行的有利因素,A项正确;材料不是分析明治维新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和地位,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13.下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B项正确;瓦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改良型蒸汽机,本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汽车,诺贝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现代炸药,排除ACD项。故选B项。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A.战争的动机 B.战争的规模 C.战争的胜负 D.战争的后果【答案】A【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而“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是交战上方的动机,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15.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这主要得益于A.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欧洲联盟的成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和所学知识,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排除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排除B项;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在康雍乾时期(1662年-1795年)至于宪备,这一时期清廷把较多的精力用于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清朝在西北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并统一天山北路和南疆;在东北地区清朝加强对俄国蚕食行为的抵抗,通过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的东段边界。雍正帝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这些做法主要是为巩固边疆地区并加强管理,注意防范来自北部的侵略和威胁……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治策均有重大改变,即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妥协退让,导致边疆地区不断丧权失地……——摘编自方铁《边疆民族史探究》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1)清朝前期较为积极的治边思想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后日益完备。(2)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安定边疆和抵抗外来侵略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3)17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4)17、18世纪,清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清朝统治者在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上,始终保持了一致性。【答案】(1)正确(2)正确 (3)未涉及(4)正确(5)错误【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在康雍乾时期(1662年-1795年)至于宪备”可得出清朝前期较为积极的治边思想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后日益完备。故本题涂正确。【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如清朝在西北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并统一天山北路和南疆……这些做法主要是为巩固边疆地区并加强管理,注意防范来自北部的侵略和威胁”可得出康雍乾时期,清朝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