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10页 · 537.2 K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A.铸造工艺的高超 B.早期文明的成就C.石器时代的风貌 D.文字演变的历程【答案】B【解析】【详解】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的有力证据;青铜器代表商周文明。因此,图片展示了早期文明成就,B项正确;甲骨文不属于铸造工艺高超,排除A项;甲骨文和青铜器出现于商代,排除C项;青铜器不能说明文字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最大好处是能调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大型工程的修建。A项正确;秦朝治国思想是法家,排除B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排除C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排除A项;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排除B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吴国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4.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体现出我国经济重心不断朝南推进。因此,材料中谚语有助于研究清朝农业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铁犁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和C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故选D项。5.“扶清灭洋”“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主张;“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革命道路;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A项正确;发动革命,实现共和是辛亥革命主张,排除B项;革故鼎新,变法救国是维新派主张,排除C项;学习西方不符合“扶清灭洋”“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6.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说明辛亥革命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D项正确;北伐是1926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7.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反映了人民的伟大力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英盟军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战,没有涉及正面战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多种斗争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8.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画中人物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该作品A.呈现了封建贵族的生活 B.展现了古代艺术的成就C.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显现了理性时代的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画中人物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正是人文主义思想表现,C项正确;材料展示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是呈现了封建贵族的生活,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展现了古代艺术的成就,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倡导核心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9.据图可知,十月革命胜利表明社会主义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A.工业化成功实现 B.由理想变成现实C.计划经济的形成 D.从暴力走向和平【答案】B【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诞生;巴黎公社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理想到实践;十月革命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项正确;成立中说明的是社会主义运动,不是工业化成功实现、计划经济的形成以及从暴力走向和平,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10.徽标中的线条构成了桥形轮廓,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反映的时代潮流是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安全、互惠、合作、共赢C.改革、创新、挑战、竞争 D.和平、发展、绿色、环保【答案】A【解析】【详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这一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因此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经济向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材料“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出时代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A项正确;安全不符合“G20”精神,排除B项;“改革、创新、挑战、竞争”“和平、发展、绿色、环保”也不符合“G20”精神,排除C和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材料二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答案】(1)盛唐气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2)阶层:市民阶层。原因:宋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同时,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3)价值: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一“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和所学从唐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以及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等回答。【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可得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是市民阶层;依据所学可得出原因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以及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小问3详解】依据材料三“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和所学可得出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是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以及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等。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时间标题1949年9月24日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1949年10月1日万岁,新中国!1950年7月16日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1950年11月6日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1953年11月9日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6月29日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1955年4月27日从万隆开始——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答案】示例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示例二: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遇制,维护了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示例三: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史事: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明: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