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11页 · 590 K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考历史试题(闭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题2分,共36分)1.下图中,拥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孕育了儒家思想文化,“圣人”孔子的故乡在()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故乡位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因此①正确,A符合题意;②位于秦国,B排除;③位于燕国,C排除;④位于楚国,D排除。故选A。2.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A.扩大疆域 B.整顿吏治 C.创新行政体制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是为了削弱武将,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其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与题意不符,排除。3.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若干基础工程,他命人从登记造册的贫苦农户中,优先招募7000多名农夫参加基础工程建设,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扶贫作用非常明显。1000多年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属于()A.轻徭薄赋 B.勤政爱民 C.以工代赈 D.社会保障【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措施,对于经济恢复,解决劳动力就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与轻徭薄赋无关,A排除;勤政爱民与罗斯福新政无关,B排除;材料与社会保障无关,D排除。故选C。4.唐朝中期的官员,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而北宋初期布农出身的官员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 B.科举制的发展C.统治阶层范围的扩大 D.寒门庶族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出生平民的官员比例越来越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科举制录取了大量的人员,故选B;ACD不属于北宋时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C.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的分析和批判,属于历史解释的范畴,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6.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A.农业发展 B.文化繁荣 C.专制加强 D.疆域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A正确;B属于文化领域上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C属于政治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D属于疆域变化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7.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所在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变迁顺序是()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 B.北京→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C.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京 D.北京→上海→延安→西柏坡→瑞金【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定都江西瑞金(1931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5年),中共中央转移到延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BCD排除。故选A。8.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因此出现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的现象,主要是为了保卫革命的果实,B正确;ACD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因素,均排除。故选B。9.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项目1952年1957年增长率(%)钢铁(万吨)185535295生铁(万吨)193594208粮(万吨)163921950519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大跃进”成就突出C.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改革开放成就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的钢铁、生铁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粮食增长率,说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成就突出,故选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都是在1958年出现的,排除BC,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D。10.“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到1978年我国的人均住房及工资多年未上涨,这说明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因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正确;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A排除;住房体制改革仅是材料的一方面,与材料无关,C排除;材料与科技体制改革无关,D排除。故选B。11.某同学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时,梳理知识结构如下,其中▲处应该是()名称重要意义▲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根据材料“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可以判断出是邓小平理论,D正确;材料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无关,AB排除;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革命道路斗争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问题,C排除。故选D。12.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种变化有利于()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排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B排除;中日建交先于中美建交,C排除。故选D。1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其中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距今年(2021年)还有()A.14年 B.22年 C.28年 D.30年【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实现其中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距今年(2021年)还有28年,C正确,ABD排除。故选C。14.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屠呦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邓稼先、钱学森是国防尖端科学家,屠呦呦是医药学家,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5.下面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其共同点是()A.位于大河流域 B.使用铁农具 C.源于海洋 D.工商业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来看,分别分布在尼罗河利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及黄河流域,说明的共同点是都位于大河流域,A正确,C排除;材料未涉及使用的工具,且从时间来看,当时尚未过渡到铁器时代,B排除;工商业发达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特征,D排除。故选A。16.“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两个显著标志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作,工厂取代工场,因此根据材料“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可以判断出是工业革命,D正确;材料强调的经济变革,与政治革命无关,因此ABC排除。故选D。17.德国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A.过程 B.规模 C.性质 D.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因此材料“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是对一战的性质的描述,C正确;材料与一战的过程、规模及影响无关,ABD排除。故选C。18.下面图示反映了()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经济格局全球化趋势C.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D.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投行”等都属于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体现了经济格局全球化的趋势,故选B;图示内容涉及的都是经济组织,所以不能体现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无关,排除ACD。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本题3个小题,共44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即所谓“布衣”,汉初朝廷形成了后世称道的“布农将相之局”。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汉高祖第四子)即位后,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减轻摇役,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汉文帝长子)在位时,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材料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初统治者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答案】(1)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2)原因: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②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如经济萧条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