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故A正确;遗址除了稻谷稻草,没有发现其他物品,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使用青铜工具、推广“牛耕技术,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2.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通过分封制度,西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题干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A项;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C项;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3.图1至图2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 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1“都江堰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根据图2“今都江堰灌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可知,图1至图2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至今仍运行不辍,故A项符合题意;都江堰是分流,而不是截流,所以是不能够发电的,排除B项;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没有沟通水系,排除C项;都江堰水利工程方便航运,但与题干主旨(体现都江堰造福千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迅速贯彻执行“车同轨”的措施,主要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从事某项重大工程建设,C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筑路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主要原因,在题干中也没有得到体现,AD排除;铁制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排除。故选C。5.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符合题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不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作用,排除ABC。故选D。6.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A.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农历节气指导农耕C.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种植技术推陈出新【答案】B【解析】【详解】“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的意思是:在清明这个节气前后下雨,麦子豌豆会大丰收。由此可知,“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农历节气指导农耕,故B符合题意;饮食文化丰富生活、祭祀礼仪追思先祖、种植技术推陈出新在题干谚语中不能体现,排除ACD。故选B。7.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一次高潮。社会动荡不安使门阀士族走向衰落。北方居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连年的征战,人们渴望和平。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故C正确;连年的征战使北方居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AB比较片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错误;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故D错误。综上故选C。8.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可知,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故D正确;题干未显示是以私营作坊为主、产品行销世界、遍布沿海地区,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9.《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题干的“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故A符合题意;造船技术适应远航、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对外贸易繁荣昌盛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CD。故选A。10.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A.商品贸易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可知,明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故D正确;明长城是古代防御的建筑,故A、B错误;C描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11.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712年到1726年,纳税田亩数与1683年相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1726年的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20.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表格反映了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没有涉及精耕细作、兴修水利的内容,排除AD项;题干表格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排除B项。故选C项。12.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了清朝A.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 B.完成对全国的统一C.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 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可知这表明驻藏大臣代表了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体现了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D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A排除;乾隆时期已经是清朝完成对全国统一之后,B排除;乾隆时期创设金瓶掣签制度是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选,与题干不符,C排除。故选D。13.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了当时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B.自强求富已经实现C.海军建设步履艰难 D.军队改制全盘西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可知,清政府虽建立起新式海军,但是依然发展步履艰难,故C正确;AB与题干主旨相反且与史实不符,故错误;D与题干信息无关且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A。14.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正确;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支持下开展戊戌变法,这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试图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但是变法很快被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镇压下去,A排除;护国战争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的是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两者反对的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不是创立民国,CD排除。故选B。15.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下图所示对联纪念的是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对联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玉斧银镰开世界,红心赤手缔神州”讴歌党的丰功伟绩。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故C正确;ABD与对联内容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C。16.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古田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29年,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B.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C.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D.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指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D是对人民军队的军魂进行分析和阐述,属于历史解释,故D正确;ABC都是对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17.下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电影《上甘岭》插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示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是一场中国人民为争取正义、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从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可知,歌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决心。据此可知,题干图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图示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决心,因此,A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图示,排除A项;中国人民志愿军士气
福建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