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绘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题2分,共36分)1.据考古发现,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前。其中粟是下列哪一远古先民栽培的作物()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半坡居民最早栽培了粟,C符合题意;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史前人类,尚未开始农作物栽培,排除AB;河姆渡局面最早栽培了水稻,排除D。故选C。2.“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A.张骞 B.玄奘 C.班超 D.郑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A符合题意;玄奘是唐朝人,有利于中印文化交流,故A不符合题意;班超是东汉人,为东汉经营西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故C不符合题意;郑和是明代人,为世界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4.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B.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D.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答案】B【解析】【详解】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对《伤寒杂病论》地位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ACD是叙述了都江堰修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和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史实,没有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价,属于历史史实而非历史结论,排除ACD。故选B。5.“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可知,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A符合题意;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故B不符合题意;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和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故C不符合题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是清政府外交机构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孙中山为革命播下的火种指的是三民主义,故选C;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口号,都不是革命的火种,排除AB;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也和革命的火种无关,排除D。故选C。7.下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答案】C【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C;该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危机的加剧,排除A;中华民国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经成立,排除B;中共于1921年诞生,但第一次国共合作到1924年才实现,排除D。故选C。8.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A.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C.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伤亡大量人口,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说明我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故选D;题意主要反映了我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没有评价抗日战争的性质、影响和地位,排除ABC。故选D。9.诗源于史,史印证诗。毛泽东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长征、渡江战役 B.北伐战争、渡江战役C.长征、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红军不怕远征难”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的是渡江战役。综上述所述可知A项正确,BCD项对应错误。故选A,排除BCD。10.下面是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①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答案】B【解析】【详解】1950—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CD。故选B。11.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C.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美援朝胜利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也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都是国际地位提升的表现,所以共同的影响应该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D;抗美援朝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属于对外交往,排除A;材料内容和祖国统一大业无关,排除B;中国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与增强国防实力无关,排除C。故选D。12.在历史上,阿拉伯人搭起东西方文明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文明成果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阿拉伯数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基督教【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数字最早由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改造传入欧洲,体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间的桥梁作用,故选A;《汉谟拉比法典》出现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并没有传播到欧洲,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并没有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排除C;基督教产生于今巴勒斯坦地区,不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的,排除D。故选A。13.下图人物的代表作品《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该人物是()A.彼特拉克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故选B;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排除A;达·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与题意不符,排除C;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剧作家,《神曲》与他无关,排除D。故选B。14.19世纪中后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下列关于二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都取得了成功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前者使日本发展成资本主义强国,后者虽然失败,但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前者摆脱了民族危机,后者没有,故A不符合题意;前者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后者没有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前成功,后者失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D.非洲“独立年”——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并没有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没有是英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非洲独立年是指1960年,而直到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才标志这非洲所有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排除D。故选A。16.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2013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8个。上述材料反映了()A.欧洲联盟名称的由来 B.欧洲联盟成立的目的C.欧洲联盟成立的过程 D.欧洲联盟成立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欧洲联盟是由20世纪50年代初组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先后经历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即叙述了欧洲联盟成立的过程,故选C;题意着重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历程,并非欧洲联盟名称的由来、成立的目的和作用,排除ABD。故选C。17.构建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知识结构图中①处应该是()A.十月革命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冷战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护了和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崩溃,故B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故A不符合题意;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冷战政策在1947年开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在日常生活中,语音视频通话、拍照发朋友圈、购物扫码付款等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主要得益于()A.新材料广泛应用 B.新交通工具的出现C.航天技术的发展 D.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音视频通话、拍照发朋友圈、购物扫码付款等交流方式的实现以来的都是互联网络,所以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故选D;新材料应用、新交通工具出现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新交流方式的发展没有推动作用,排除ABC。故选D。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本题3个小题,共44分)19.阅读下列材料,
精品解析:内蒙古赤峰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