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21页 · 3.9 M

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试题吴涛整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还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位思想家应该属于哪一学派?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A项;道家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排除D项;故选择C。【点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是解题的提示信息,这些都是孟子的言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A.青铜器B.瓷器C.丝绸D.甲骨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加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项符合题意。ABC反映的是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点睛】“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3.唐代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下列图片中反映盛唐气象的是A.清明上河图B.货郎图C.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D.《前门街市图》局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所学,在唐朝前期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图C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体现了唐朝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反映了唐朝农业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和《货郎图》反映的是宋朝商业的繁荣,前者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繁华,后者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商业活动深入农村,排除AB两项;《前门街市图》反映的是清朝时期北京城的经济繁华情况,排除D项。故选C。4.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料记载,“明朝建立后,留在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多改用汉姓,促进了新的融合”。历史上,曾通过改革要求本民族改用汉姓的帝王是A.孝文帝B.金太祖C.康熙帝D.元世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曾通过改革要求本民族改用汉姓的帝王”,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了汉化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皇室拓跋姓改为元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北魏的实力。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曾通过改革要求本民族改用汉姓的帝王”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汉化改革,使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等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5.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D.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人物和文字,可知是指张仲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除A项;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排除B项;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制定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排除D项。故选C。【点睛】图片题首先从中寻找文字作为提示信息,根据图片中文字可知人物是张仲景,结合所学确定哪个是张仲景的成就,即可确定答案。张仲景是东汉名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开创者。6.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冻死不拆尾,饿死不掳掠(文天祥)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D.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被捕。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壮烈牺牲,故D项符合题意;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做到“冻死不拆尾,饿死不掳掠”,A项不合题意;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立志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B项不合题意;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将,被捕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的诗句,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点睛】“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掌握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和谭嗣同相关的史实及其诗句,则可确定答案。7.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C.民主与科学的潮流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时间信息“1924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革命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故B符合题意。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传播,排除A项;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已经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出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潮流,排除C项;1842年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改变,排除D项;故选B。【点睛】关键是要。题干陈独秀“1918年”和“1924年”对义和团的评价不同,反映了1924年左右某事情的发生,使陈独秀的观念改变。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也是反帝爱国运动,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进步意义。8.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地点是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地区,排除B项;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地点是湖北一带,排除C项;长沙会战发生在湖南一带,排除D项;故选A。【点睛】“1937年11月28日”“……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说明这次战役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据所学,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主战场上海。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9.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列人物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A.孙中山B.李鸿章C.梁启超D.张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骞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D符合题意。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李鸿章提出自强求富,梁启超提出君主立宪,排除ABC三项,故选D。10.“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反映了土地革命是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立”都发生在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发生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发生在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CD三项,故选B。1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揭示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本质,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解放区军民的信心,为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12.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艰辛探索D.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互助”“合作”从这些名字,可知与三大改造有关。结合课本所学,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合作化方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高级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屠呦呦被授予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这源于她在哪一领域的突出贡献?A.农业科技B.航天科技C.文艺创作D.医疗卫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