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3-10-31 · U1 上传 · 21页 · 1.1 M

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抓住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需熟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过程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词“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末年,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东晋南朝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被人们誉为“神医”,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遗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医药、文学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①②③项都是唐朝“开放”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④项是明朝开放的表现,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④的BCD三项。故选A。5.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D项表述错误,不属于宋代的科技成就,不支持“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的观点,符合题意;ABC三项属于宋代的成就,支持“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6.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A.中央集权弱化B.地方权力加强C.皇权高度膨胀D.社会秩序动荡【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左边图片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中间的图片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太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加强了皇权;最右边图片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从三幅图片的变化中,它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皇权高度膨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知三幅图片所代表的朝代,需熟悉唐明清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图片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由三分相权到废除相权,从而使皇权不断加强。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皇权高度膨胀。7.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等10处通商口岸,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②③④项说法正确,A项符合题意;①项说法错误,需排除含①的BCD三项。故选A。8.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因而,“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列车”的依据是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D项符合题意;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还没有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不能作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的依据;B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能作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的依据;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理解“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从内容上看,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因此,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是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9.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C项符合题意;A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依然是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信息不符;B项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但依然是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信息不符;D项五四运动时期,清王朝已经被推翻了。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洗雪了中华民装的百年耻辱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从此,国民革命兴起,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意义;C项是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D项是1949年南京解放的意义。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干“1924年”时间不符。故选A。11.《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见右图)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1937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百团大战【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信息“1937年”、“灾难与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也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所以“七七事变”是中国的“灾难与转折”,B项符合题意;A项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与题干“1937年”时间不符;C项的时间是1937年12月,与题干“灾难与转折”不符,南京大屠杀是灾难,但不是转折;D项时间是1940年8月,与题干“1937”年时间不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A.标志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B.国共双方签了《双十协定》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两幅图片信息可知,左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以民族利益为重,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签署了《双十协定》。所以,两幅图片反映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都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C项符合题意;A项符合西安事变,不符合重庆谈判;BD符合重庆谈判,不符合西安事变。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知与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