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3-10-30 · U1 上传 · 18页 · 235.9 K

2021年聊城化学中考试题可能用得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a-401.“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常态化防控不可松懈。下列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房间开窗通风 B.出门佩戴口罩 C.及时测量体温 D.研制开发疫苗【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房间开窗通风有利于空气流通,没有新物质产生,不符合题意;B、出门佩戴口罩,经过口罩的过滤,可以减少病毒传染的风险,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C、及时测量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因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液柱上升从而显示温度,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D、研制开发疫苗的过程中,经过多种物质的反应,最终获得了疫苗这种新物质,涉及到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化学符号“2H2”可以用下列微观图示表示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H2表示2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详解】A、该图可表示4个原子,不符合题意;B、该图存在两种原子,不符合题意;C、该图存在两个相同分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可表示“2H2”,符合题意;D、该图存在两个相同分子,但是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3.水是生命之源,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三态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B.水结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C.水通直流电,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水的三态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分子的种类不变,符合题意;B、水结冰后,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水通直流电,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D、大量使用化肥会污染水源,应合理施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保障,下列操作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 B.氧气的验满C.稀释浓硫酸 D.称量NaOH固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靠在一起,错误。B、氧气的验满要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错误。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D、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水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含有水,错误。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错误。C、升高温度不一定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有溶质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故选D。6.下列是某同学的化学笔记片段,其中正确的是A.洁净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氧气约占21%B.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促进燃烧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火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二者灭火原理相同D.酸溶液的pH都小于7,碱溶液的pH都大于7,盐溶液的pH都等于7【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洁净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B、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目的是促进燃烧,符合题意;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火焰,是清除可燃物灭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二者灭火原理不相同,不符合题意;D、酸溶液pH都小于7,碱溶液的pH都大于7,但是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不符合题意。故选B。7.微粒观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基本观念。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③是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C.④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为Na+ D.⑤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②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B、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且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C、④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故④为钠离子,表示为:Na+,不符合题意;D、⑤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洁精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配置16%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D.碱溶液中都含OH,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洗洁精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形成乳浊液冲走,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正确。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溶剂偏小则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正确。D、碱是解离出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溶液中都含OH-,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正确。故选B。9.将宏观、微观以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一种有机物B.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C.反应过程中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D.反应过程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9【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即甲物质是一种有机物;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选项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12×2+1×4):(18×2)=7:9,选项错误,故选D。10.生活处处有化学。厨师炒菜时一般会将料酒和食醋同时加入,这样会使菜品香美可口,原因是食醋中的醋酸(又称乙酸)能与料酒中的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乙酸乙酯是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C.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乙酸乙酯是有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一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不正确;C、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正确;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比较可得出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正确。故选B。11.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有关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是A.实验现象B.物质分类①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②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溶液变浑浊③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①生铁、石灰石、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②冰、干冰、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③苛性钠、氯化钠、碳酸钠都属于盐C.物质鉴别D.性质用途①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②用燃着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③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剂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做干燥剂③氧气能支持燃烧----做燃料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②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变浑浊,正确;③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不符合题意;B、①生铁是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②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③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不符合题意;C、①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正确;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温度不同,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正确。符合题意;D、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正确;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有关X、Y、Z三种金属的化学反应如下:①②③④Z+H2SO4不发生反应根据上述信息,能满足X、Y、Z三种金属的组合是A.Zn、Fe、Ag B.Al、Zn、Ag C.Mg、Fe、Cu D.Zn、Mg、Cu【答案】A【解析】【详解】由反应①可知,X的活泼性强于Y,由X、Y的硫酸盐的化学式可知,元素X、Y的化合价为+2价;由反应②可知,Y的活泼性强于Z,由硝酸Z的化学式可知,元素Z的化合价为+1价;由反应③可知,金属X排在氢前;由反应④知,金属Z排在氢后,即X、Y、Z需要满足活泼性依次减弱,其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2、+1,且X排在氢前,Z排在氢后;A、Zn、Fe、Ag的活泼性依次减弱,对应化合物中Zn、Fe、Ag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2、+1,且Zn排在氢前,Ag排在氢后,故符合题意;B、Al、Zn、Ag的活泼性依次减弱,对应化合物中Al、Zn、Ag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3、+2、+1,不是+2、+2、+1,故不符合题意;C、Mg、Fe、Cu的活泼性依次减弱,对应化合物中Mg、Fe、Cu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2、+2,不是+2、+2、+1,故不符合题意;D、Zn、Mg、Cu的活泼性Mg最强,Zn次之,最后是Cu,不是依次减弱,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中合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合理;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不合理;C、中合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不合理;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该物质不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