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2023-10-30 · U1 上传 · 13页 · 68 K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1~8小题,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大麦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A、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故选项正确。B、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故选项错误。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选项错误。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水蒸气的含量增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选:C。【点评】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是化学推断的题眼,是化学考查重点之一,有时出现在推断题中,有时单独考查,熟悉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4.【分析】根据简易净水器中各物质的作用、净化后水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并不是纯净的水,故A说法不正确;B、该净水器中的物质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故B说法不正确;C、该净水器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MgSO4等可溶性杂质,故C说法不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简易净水器的净化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中各物质的用途进行。5.【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氢气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故选项错误。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6.【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利用CO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B、根据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分析;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D、根据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分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B、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C、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D、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8.【分析】A、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分析;B、根据乙的质子数=10是氖原子,结构稳定分析;C、根据丁的最外层电子数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分析;D、根据元素分类分析。【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的质子数=8,电子数=10,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故正确;B、乙的质子数=10是氖原子,结构稳定,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不能与丙形成离子化合物,故错误;C、丁的最外层电子数=7,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故错误;D、丙的质子数=11是钠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等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CO2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错;B、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C、CH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错;D、氟氯代烷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错。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分析】A、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解答】解:A、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不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求X化学式;根据X的化学式进行计算分析。【解答】解:由TiCl4+2X═TiO2+4HCl可知,反应前钛原子、氯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0、0,反应后钛原子、氯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则2X中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X化学式为H2O。解:A、X化学式为H2O,故A错误。B、X化学式为H2O,X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C、X化学式为H2O,氢、氧元素质量比(1×2):16=1:8,故C错误。D、X化学式为H2O,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2.【分析】A、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铝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C、向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的活动性比铝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铝粉末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铝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镁多,故选项图象错误。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C、向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D、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但不可能减小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2题,共54分)13.【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答案为:2OH﹣;(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乙醇分子表示为C2H5OH;故答案为:C2H5OH;(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两种氧化物参加的化合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CO2+H2O=H2CO3[或CaO+H2O=Ca(O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4.【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分析;(3)根据纤维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以及能源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1)墙内开花墙外香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