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历史-答案

2023-10-28 · U6 上传 · 3页 · 197.8 K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卷(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ACBBDCD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ACBDDBC【解析】1.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出现需要长时段建设施工的大型水利系统,说明当时组织能力强大,需要依靠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落实,这体现出良渚已经出现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故选A。良渚时期未出现精耕细作技术,排除B;材料中无法看出生态环境与多元一体,排除C和D。2.根据材料,西周的卜筮与商朝相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所以更带有人文理性色彩,故选C。材料中无法体现殷周之际的社会状况,排除A;生活化的卜筮不能说明天命观遭到质疑,排除B;西周的卜筮体现出王权利用神权,排除D。3.根据材料,汉宣帝时期对诏书的下行流程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体现出了集权体制下的要求,故选B。从材料所给信息无法看出传递速度是否加快,排除A;材料中无法体现文书制度的发展情况、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C和D。4.根据材料,任子制度是官僚子弟入仕的重要方法之一,容易导致官员素质的下滑,故选B。任子制度只是选官制度的一种形式,无法得出阶层严重固化的结论,排除A;秦朝郡县制开启了官僚政治,排除C;官员考核制度是否变化无法体现,排除D。5.据材料可知,孝文帝两次修改旧有的法律律令,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严苛刑法。这一做法客观上适应了北魏封建化的历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其中A和B均为孝文帝的主观目的,排除;律令儒家化的历程从汉代开启,故排除C。6.根据材料,三月出现干旱无雨的情况会影响到收获,这说明小农户经济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具有脆弱性,故选C。A诗句对应农业的商品化现象,排除A;B诗句对应民族交流频繁,排除B;D诗句对应商业受时间限制,排除D。7.根据材料,宋仁宗时期武将领兵收复失地的荣耀比不过状元及第,由此可见朝廷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故选D。程朱理学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社会价值取向,排除B和C。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QQABaQaEogAgQAIAAAhCEQHACgOQkBEAAAoGAAAMIAAAAQFABCA=}#}8.南宋时期,朝廷在冶炼业领域采取了官民抽分的做法,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增强,故选B,排除D;宋代雇佣劳动尚未普及,排除A;材料未提及专卖制度的发展情况,无法得知是否废止,排除C。9.根据材料,该思想家为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其思想重视人的内心,故选A。心学强调内心和人的个性,排除B和C;理学的实践论为格物致知,排除D。10.根据材料,清政府废除藏王制度,由中央任命的驻藏大臣处理相关事务,体现出了大一统理念,故选C。材料未涉及对华、夷的区分,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内地与边疆治理是否一体化,排除B;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理要看中央在西南地区设置机构等,排除D。11.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丝、茶的出口量、出口额不断增加,说明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故选B。材料未涉及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A;材料信息无从得知经营方式是否发生变化,排除C;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说法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12.根据材料,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雷以鍼率先在地方征收厘金并且将厘金纳入地方收入,这导致中央权力下移,故选D。厘金无法推动洋务企业的发展且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解决财政困难,排除B;材料未涉及征收手段的变革,排除C。13.根据材料,严复批判洋务运动的体用观,认为洋务派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到位,需要调整做法,故选D。严复未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排除A;这一时期的严复是维新派并非革命派,排除B;严复批判洋务派的目的在于鼓吹维新,而非为洋务运动指出新方向,排除C。14.根据材料,中法战争中,香港工人开展罢工运动以抵制法国侵略,这体现出了工人阶级的爱国精神,故选B。材料未涉及工人运动的联合,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的发展,排除C;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15.20世纪初,带有革命性质的剧目先后演出,说明剧目带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故选C。此时辛亥革命尚未爆发,排除A;材料中剧目大多涉及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排除B;亚洲觉醒的重要标志是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4分)(1)(3分)目的:强身健体,培养人才技能;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等级观念,维护等级秩序。(每点1分)(2)(10分)背景:边境地区战乱频发,政府需要大量军事人才(应对边境战事的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科举制的发展,“武举”创立。(每点2分,共6分)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效有限。(每点2分,共4分)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QQABaQaEogAgQAIAAAhCEQHACgOQkBEAAAoGAAAMIAAAAQFABCA=}#}(3)(8分)意义: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促进了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培养了相关专业的人才;有助于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体育教育的近代化;加速了清末新政进程。(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4)(3分)启发:从国情出发,培养实用人才;借鉴外来成果,取其精华;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将强化身体素质与培养道德情操相结合等。(一点2分,两点3分)17.(19分)(1)(8分)根本目的:确保黄河沿岸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稳定与安全。(2分)(仅作答维护统治只给1分,需根据材料强调地域)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讨论治理;设立专门官员,官员疏通水道;修筑混合河堤,加固河堤;植树护堤;利用机械力量疏浚河流;明确官员责任,严格考核。(每点1分,共6分)(2)(8分)原因:内忧外患,中央政府无暇顾及;灾害频仍,治河经费不足;官员贪污腐败,河道得不到及时疏浚;地方督抚势力上升。(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影响: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形成连贯的、有计划的治理系统。(2分)(3)(3分)认识:黄河治理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中央与地方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治理;要建立连贯、系统的水利工程。(一点2分,两点3分)18.(12分)示例:看法:我认为春秋、东汉时期的文化的浮沉演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分)阐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士阶层逐渐崛起,学在官府现象逐渐被打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社会动荡的形势,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出发,提出了以“仁、礼”为核心的观点,试图寻求解决之道,这些观点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选官权力大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接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使得官员的选拔与教育受到门第的干扰,文化种子留存于门第中。(8分)纵观春秋至东汉的历史,文化的浮沉演变与政治时局、经济变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分)(“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QQABaQaEogAgQAIAAAhCEQHACgOQkBEAAAoGAAAMIAAAAQFABC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