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23-10-26 · U3 上传 · 10页 · 366 K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4分)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如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4分)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4.(4分)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4分)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6.(4分)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7.(4分)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4分)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材料二如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解答】解: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结合中、美、印、日四国家2008年的总人口数分别约为13亿、3亿、11亿、1亿,计算即可。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 2.(4分)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解答】解:本题需“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因和B项相同,能源进出口至少还应该包括天然气、石油,但是图中读不出来;D项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煤炭生产量就等于煤炭自给率,图中这两个量都有。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如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4分)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考点】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据图可知,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1970﹣1976.【解答】解: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做题时结合图例,逐一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即可. 4.(4分)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考点】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的径流量多年平均值、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再根据我国河流的主要特征即可判断.【解答】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500亿立方米;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平时要加强对一些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的识记. 5.(4分)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考点】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从题干可知,该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解答】解: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支流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兴建水库拦截一部分泥沙,建设用沙量增加和连续干旱对该支流出口处年净输沙量没有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则可能增加年净输沙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水土流失的防治,做题时先分析所给图形,四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6.(4分)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解答】解:由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知,该地此日昼长为14小时。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北冰洋沿岸位于高纬度地区,昼长远大于14小时,而位于中纬度的地中海沿岸最接近。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稍大,主要考查昼长的时空分布规律,考生需熟记相关规律,并加以理解. 7.(4分)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日出日落方位问题和昼夜长短计算问题,分析如下:A、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规律如下:(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3))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B、昼夜长短的计算:(1)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3)日出时间=12﹣昼长/2;(4)日落时间=12+昼长/2;(5)昼长=昼弧/15°.【解答】解:6月上旬某地5时日出,根据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可知该地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即昼长大于夜长,故该地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选:C。【点评】本题较简单,掌握太阳日出日落方位的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即可. 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