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生物答案

2023-10-25 · U1 上传 · 28页 · 1.7 M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2023.10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规定位置贴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B.维生素D3属于固醇类物质,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元素组成不同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1、维生素D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详解】A、由题意可知,肾功能下降会导致维生素D3的活性下降,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B、维生素D3属于固醇类物质,组成元素为C、H、O,促甲状腺激素本质为多肽,含有C、H、O、N等元素,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提供,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D、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的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的维生素D3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第1页/共2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C。2.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无活性BiP-PERK复合物发生解离,形成游离的BiP蛋白与PERK蛋白。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一方面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另一方面促进BiP表达量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B.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不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C.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D.PERK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的PERK,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这属于反馈调节,以保证合成蛋白质的正确率。【详解】A、由题可知,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说明细胞中没有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则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A正确;B、由题可知,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蛋白质被运出需要内质网形成囊泡,说明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B错误;C、由题意可知,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PERK发生磷酸化,从而促进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即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C正确;D、由题可知,PERK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从而使得PERK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发挥相应作用,D正确。故选B。3.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希尔制取离体叶绿体悬液并加入铁盐,光照后发现有氧气释放B.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C.加入斐林试剂的某组织样液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D.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答案】A【解析】【分析】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第2页/共2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详解】A、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希尔反应的结果能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A正确;B、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叶绿体的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B错误;C、加入斐林试剂的某组织样液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还原糖,而不能说明含有的是葡萄糖,C错误;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存在自身对照,滴加蔗糖溶液之前观察、滴加蔗糖溶液后观察以及滴加清水后观察自身对照,D错误。故选A。4.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其内细胞液含有多种水解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液内悬浮有不完整的线粒体及内质网碎片;低温条件下,细胞液中糖分增加,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泡与叶绿体中的色素均可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并用层析法分离B.植物细胞的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能够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大液泡使植物细胞与其外界环境构成渗透系统,调节细胞的吸水机能D.低温在破坏叶绿素的同时促进细胞液中花青素的生成,出现叶片变红现象【答案】A【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详解】A、细胞液中的色素属于水溶性色素,不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是脂溶性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并用层析法分离,A错误;B、据题意可知,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多种水解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液内悬浮有不完整的线粒体及内质网碎片,据此推测植物细胞的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能够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正确;C、大液泡的液泡膜与细胞膜和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等一起构成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使植物细胞与其外界环境构成渗透系统,调节细胞的吸水机能,C正确;D、据题意可知,低温条件下,细胞液中糖分增加,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故低温在破坏叶绿素的同时促进细胞液中花青素的生成,出现叶片变红现象,D正确。故选A。第3页/共2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为研究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通气情况下,品种A和B的根系细胞产生的CO2都来自线粒体B.低氧胁迫下,品种B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C.低氧胁迫下,根细胞中丙酮酸分解为酒精的过程不产生ATPD.低氧胁迫不影响黄瓜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据图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了酒精,说明其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根系细胞产生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B、与正常通气相比,低氧胁迫下,品种A产生的酒精含量更多,说明品种A对氧气浓度变化较为敏感,B错误;C、低氧胁迫下,根细胞中丙酮酸分解为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C正确;D、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减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进而会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导致产量降低,D错误。故选C。--+6.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以NO3的形式被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图1表示根细胞中NO3和H的转运-机制,图2表示作物甲、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土壤O2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4页/共2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硝酸盐转运蛋白转运离子时需与离子结合,且自身构象改变+-B.H运出细胞膜的方式与NO3的运输方式不同C.作物甲根细胞膜上硝酸盐转运蛋白的数量一定比作物乙多-D.a点时及时松土可促进作物乙根细胞对NO3的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图1:H+由细胞内运输至外界土壤溶液需要消耗ATP,且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外界+-土壤溶液中的H运至细胞内为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为协助扩散;NO3由外界土壤溶液运输至细胞内需要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且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由图2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NO3的速率也在增加,超过该范围后,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NO3的速率就不再增加,说明NO3的吸收不仅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由图1可知:NO3由外界土壤溶液运输至细胞内需要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且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时转运蛋白转运离子时需与离子结合,且自身构象改变,A正确;B、分析图1:H+由细胞内运输至外界土壤溶液需要消耗ATP,且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外界+-土壤溶液中的H运至细胞内为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为协助扩散;NO3由外界土壤溶液运输至细胞内需要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且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故+-H运出细胞膜的方式与NO3的运输方式相同,B错误;--C、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大于作物乙,甲根细胞消耗O2消耗更多,所以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释放的能量大于作物乙,甲根细胞膜上硝酸盐转运蛋白的数量不一定比作物乙多,C错误;公众号:高中试卷君-D、O2浓度为a时作物乙吸收NO3的速率达到最大值,故a点时及时松土(增加O2浓度)不能促进作物乙-根细胞对NO3的吸收,D错误。故选A。第5页/共2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研究者以膀胱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UBC蛋白作为靶蛋白,设计出多种基因,将其分别转入不同噬菌体DNA上,并在子代噬菌体表面表达出可与UB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再根据图1、2的操作进行筛选,其中第二次洗脱时加入含UBC单抗的洗脱液,以便获取能与膀胱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与膀胱细胞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B.第一次洗脱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噬菌体C.两次洗脱时均需进行搅拌以使噬菌体与UBC分离D.所获得的小分子多肽也能与膀胱细胞特异性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UBC单抗与UBC的亲和力高,可以作为结合力的条件对照。【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BC、分析题意,要检测哪个噬菌体能表达出与UB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需要将UBC与噬菌体混合,第一次洗脱掉的是洗脱洗去不能与UBC结合,没有特异性多肽的游离在培养液中的噬菌体,第二次洗脱加入UBC单抗,替换下含特异性多肽的噬菌体,需要搅拌使噬菌体与UBC分开,B正确,C错误;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密切相关,所获得的小分子多肽能与膀胱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但不能与膀胱细胞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B。8.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各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