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疫情热点】2020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话题二 “封城”的日子(话题作文:心态

2023-11-01 · U1 上传 · 7页 · 31 K

话题二“封城”的日子丨话题作文心态”(一)直击素材【作文题目】阅读下面“典型素材”和“相关话题”中的两则材料,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典型素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警察隔离区建微信群鼓励病友精神上不要垮中新网绵阳2月1日电(杨勇吕婕岳波)“我是306病室的病友,是一名警察,大家一定要树立信心,精神上不要垮!”四川绵阳市公安局技侦支队综合办案大队副大队长李稷竑,因曾去湖北武汉办理一起电信诈骗案,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隔离治疗期间,他专门建立病友微信群,用自己的良好心态去鼓励病友勇敢面对,积极配合治疗。记者2月1日从绵阳市公安局了解到,为办理一起电信诈骗案,今年1月7日,43岁的李稷竑奔赴湖北武汉,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李稷竑和同事在武汉经过8天秘密侦查,成功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1月15日,完成任务的李稷竑踏上归途,就在他回到家乡两天后,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并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李稷竑说,他知道在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但警察责任在肩,好不容易取得了案件重要线索一定要抓住。”李稷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往武汉办案。当李稷竑检测报告出来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他开始进行隔离治疗。在李稷竑隔离治疗的几天时间里,又陆续进来几位被确诊的患者。随着治疗的继续,有些患者的心情越来越沮丧。既然无法与战友奋战在防疫一线,就在隔离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李稷竑在病区内通过医护人员牵线,专门建起了一个病友微信群。“我最开始症状也很严重,但我不怕,心态平稳,积极治疗,病情逐步就控制了。”“大家加油,心态很重要,一切都会好起来……”李稷竑常常与在此治疗的人员进行交流,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鼓励他们正确面对,积极配合治疗,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病友。一位姓邓的病友刚开始来的时候特别烦躁和不安,经过李稷竑的耐心开导,对方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重新树立了信心。他还专门发信息,感谢这位同染疾病的警察同志:“谢谢警官,你让我感觉不孤单,很温暖!”“自己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即使是在隔离治疗病房也要发挥警察积极向上的作用,让病友看见希望,让战友看到坚强。”李稷竑说,他现在最想的是家人平安,自己早日康复,早点回归他热爱的警队。【相关话题】武汉一位心理咨询师在“封城”的日子黄红玲2020年的春节,我一个人在武汉度过。1月16日,小年夜的前一天,家人和好友询问我的归期,我回答还不能确定。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这段时间积攒的案头工作和学习的课程太多,便想着只给自己放三天假,回去跟家人吃个年饭就返回。1月23日,武汉“封城”,我是想回但回不去了。直到正月初二,我坐在电脑前打算写点什么,发现只有对“恐慌”两个字的体验是最深的。网上有一篇爆文《武汉一位医生的心声:停止恐慌》,语气带着医生特有的超然与冷静,但停止的声音特别像是从我们人体最靠上的部位发出来,那是大脑皮层所在的地方。我的恐慌似乎充斥于全身每一个细胞,每一寸皮肤,渗透在我的一言一行,一呼一吸之间。我与它近距离相处了十天,如今,并不是大脑指挥我赶走了它,而是我与它从完全隔离不见,到了一个可以朝夕相处,甚至是相知相惜的地步。每天,我看着家里的大门,思忖着要不要戴着口罩走出去。然而,有个声音在说,不,我还不敢出门。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的恐慌,它还在,它的呼吸与我的呼吸连在一起。我无法停止恐慌,但是可以像脱一件衣服那样,暂时剥离它。对恐慌无知无觉的初期从1月18日起,我开始一个人生活。那天一大早,孩子和他的父亲登上了离开武汉的火车。网上对于“肺炎”的报道稀松平常到让人完全忽视,两位外地好友发来相关文字和图片,我们也只是随意聊了两句。那个时候,我连口罩上有条金属线都不知道。1月20日,我在家门口的药店买了两包共20个外科医用口罩,店员建议我买5包备着,我笑着拒绝了。回家后,我开始通过视频学习如何正确地佩戴口罩。当天晚上,武汉公布1月18日和19日两日共新增136名确诊患者,而前一次公布的新增病例只有17个。我心里略微一惊,但放眼四周,出门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我便依然没太在意。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我开始收到预订的鲜花、水果和几样“网红”点心,有哈尔滨特产提拉米苏蛋糕、俄罗斯风味的香蕉饼和成都的麻辣牛肉干。我美美地盘算,一个人的日子也可以安排得有滋有味。晚上,我做了年前最后一个视频咨询,来访者身居外地。她一天前在武汉高铁站中转,发现车站里大家都戴着口罩,只有她没有。她埋怨我,作为她的咨询师,我居然没有提前告诉她武汉是这种情况。1月23日上午十时,武汉开始“封城”。老实说,这也没让我感觉到有多恐慌。随后,很多消息突然铺天盖地涌过来,除了官方每天更新的数字,还有更多质疑的声音。同学群里,朋友圈里陆续有人说买不到口罩,药店治感冒、抗病毒的药也被抢光了。我们小区的超市,平时高高码放着的各类蔬菜被抢得七零八落。那是我最后一次出门买菜,大概是五天的量。当日,我取了年前最后一个快递,那是一大袋打豆浆用的黄豆。掉进恐慌的深渊“封城”后,我的作息不知不觉变得紊乱,食欲也不好,感觉不到饿。我每天只吃两顿饭,凌晨一两点还抱着手机不停刷屏,翻看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任何信息,不想错过各种不知名群里转发的每一条视频。那些医护崩溃的视频,令人格外震惊。我有一个“中美班同学群”,群里有人在武汉,也有人散落在全国各地。我把医护崩溃的视频扔进群里,并说自己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群里同学也流露出强烈的震惊和担心,有同学质疑我的不相信,我感到很愤怒。一个在外地的同学告诉我们,她哥哥一个人在武汉,发烧了,找不到医院收治。同学哭诉,她很担心哥哥。那天晚上,我不记得有没有吃晚饭。当我浑浑噩噩躺在床上的时候,遏制不住地大声哭了起来。我感觉似乎一下子掉进了另一个世界,有种强烈的被分裂感。现实世界完全关闭,网络变成了我的全世界。我的大脑里,充斥着一幅画面:医院里人满为患,到处是发烧的病人和疑似感染者;死在走廊的病人无人处理,无助崩溃的医生,没有药,没有床位……我想象着,只要一出门,就会被传染,如同丧尸世界里那样,只要被咬一口就变成了丧尸,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我没有把这些告诉外地的家人,只是简短描述生活现况,以防他们担心。这个同学群和群里同城的一个好友成了我最大的生活支撑。我没有办法按计划开始工作和学习,只是无止境地陷入到手机刷屏的行为里。我开始反观自己,注意我自己的行为、想法和身体变化。我意识到,我已经特别恐慌了,只是在用最原始的否认机制防御我最真实的恐慌。真正恐慌的是病毒潜伏期。你无法确定你是否被传染。“封城”当天,汉口火车站约有4万人离开,还有人花高价包出租车试图去往武汉周边城市。我不清楚23号逃离武汉的人具体数字有多少,但我知道,在那些逃走了的人心里,并没有真正离开恐慌。14天潜伏期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那种如影随形的恐慌感从23日开始,到未来的14天都不会离开你。每个人在其一生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应激或是挫折,但并不是所有都不能应对。能够处理应激或是挫折,通过努力可以恢复心理平衡的人只是经历了一场恐慌。一旦这种应激和挫折不能自己解决、又无法回避,则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这时候,人的心理状态会呈现出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会出现崩溃、大哭、严重失控的言行举止,这就是心理危机。面对危机时,人们处理应激和挫折的能力与心理弹性成正比,同一个意外事件,不同的心理弹性决定了不同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恐慌相处人在与世隔绝的时候,获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我注意到,我每天沉溺于手机刷屏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一方面是想借助他人的不完整,拼凑出想要的信息完整,好让自己有点掌控感;一方面是身体仍然处在恐慌当中的逃避行为。1月24日,大年三十那天,起床后,我很郑重地拟好了年饭的菜单。也许是23日晚上的大哭释放了大部分的紧张和恐慌,我明显感觉到精神上有所放松。当我再次看到“病人在医院拥挤”的视频,还有诸如某小区抬出了病人,直接盖着白布被救护车拉走了之类的事情,我好像都没有再卷入的感觉。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情况的确不好,但问题集中在病人收治和医疗物资的短缺上,还有什么别的恐慌的理由吗?好像也没有了。这个时候,我也注意到,我的朋友圈里还有一些人,他们关注新闻,但并没有深刻的情绪卷入。他们依然发布全家人一起吃年饭的图片,也有抱怨生活突然只剩下了吃和睡,多少有些无聊。他们的存在让我看到了真实世界的一部分,除了“肺炎”还有新年和春晚。人们谈论“肺炎”,但“肺炎”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依然是一个只有网络接触的世界,我却好像从风暴眼的中心撤离了出来,找到了我自己该有的节奏。大部分人的恐慌来自于小部分人的危机1月25日,陆续收到亲友的新年祝福,很多人特意询问武汉的情况如何,还好吗?从未谋面的网友也发来问候。那种问候就像是说,我不认识你,但关注着你。我逐一回复了“抱抱”的表情。我非常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身体里的浑噩感彻底地消失了;前几天时不时冒出来的嗓子轻微疼痛的感觉也完全消失了。我可以很清醒地复盘23号晚上那些画面带给我的冲击了:在这个已经被隔离起来的城市里,我们每一个人因为疫情反而有一种生死与共的亲近感。医生和护士就是处在暴风眼中心的人,他们中间如果有人因为扛不住压力崩溃了,这个崩溃的感觉会回旋传递给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恐慌犹如一场龙卷风暴,它从少数人的危机开始,迅速席卷了大部分的神经。我的不幸在于,需要一个人面对这场风暴,孤独感似乎加重了我的恐慌。幸运的是,我抵抗住了风暴的袭击。我可以像脱掉一件衣服一样,脱下我的恐慌。当脱下它的时候,我看到它就在我的旁边。我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里,晚上十一点前上床,早上八九点醒来,安排一天的工作了。在心理危机干预临床范畴,确定一个人是否遭遇到了心理危机需要符合三个标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2、引起一个人急性情绪扰乱或是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是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3、当事人或是患者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是应对无效。临床危机的状态可以描述为一种解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他们的生活周期和应对挫折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危机本身是因为某种破坏所产生的害怕、震惊、悲伤的感觉,而不是破坏本身。如果我们学会将害怕、震惊的感受从破坏性事件本身剥离出来,我们就离开了风暴中心,安然着陆。危机的自救1月26日,早上醒来,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睡醒后精神饱满,没有沉重感,有饥饿感。当身体机能各项都恢复到常态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感受。回头看,整个新年,对于年味,我一丁点儿感觉都没有,更像是关了一场禁闭,经历了一场炼狱。回顾整个历程,我有三点经验想分享给有类似经历的你:1、正确看待危机。危机看起来是危险的,但并不等同于危险或是灾难。一方面,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失控或是病态,极端的可致杀人和自杀;另一个方面,它也是一种机会、机遇。它带给当事人的痛苦会促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得到恰当的帮助,不仅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能够成功摆脱当前的危险或是威胁,还会因此获得巨大且难忘的个人成长体验。2、善于使用周围的资源。朋友圈里有很多有针对性的心理自助措施,包括冥想训练、正念音频导练、肌肉放松训练法、居家运动体式视频等。也许你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训练,但是这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并不需要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它们简单有效,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静下心练习,可以很好消除内心的恐慌与焦虑情绪。3、不要让自己处在真正的孤独无助的境地里。让自己总是处在有朋友和家人支持的境地里,通常来说,情绪危机的自限期是6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鼓励将情绪和感受对信任的人讲述出来,宣泄本身可以帮助舒缓焦虑与恐慌。另外,心理援助热线也可以很好地帮到你。这次疫情当中比较早经历家属染病去世的人群,还有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属,心理治疗性干预能够帮助他们比较平稳地渡过心理危机,并有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月25日是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似乎从那天起,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