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十年压轴题光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压轴解答题(全国甲卷和Ⅰ卷)-(原卷版)

2023-11-09 · U1 上传 · 13页 · 2.9 M

光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压轴解答题(全国甲卷和Ⅰ卷)高考物理光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压轴解答题是考查学生物理学科素养高低的试金石,表现为综合性一般、求解难度不大、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一般等特点。命题范围1.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压轴指数★★★★)利用光路图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求解。全反射注意其发生条件。2、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压轴指数★★★★)理解好简谐运动的特点,会根据简谐运动方程判断某质点的运动情况。会利用波的图像,分析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会利用波长和波速和周期的关系,求解多解问题。会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判断两列波叠加时的特点。二、命题类型1.光学情境综合型。物理情境选自生活生产情境或学习探究情境,物理光学情境综合型试题的物理模型有:各种形状各异的玻璃砖、或水池。求解方法技巧性强、灵活性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命题点常包含: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角。2.波的图像问题、波的干涉叠加问题、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性问题。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和振动步调相同、相反的频率相同的波源发出两列波的叠加。根据波的图像,求解波的传播时间,质点振动的位移和路程等问题。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性问题。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为一棱镜的横截面,M为AB边的中点。在截面所在的平面,一光线自M点射入棱镜,入射角为60°,经折射后在BC边的N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从CD边的P点射出棱镜,求棱镜的折射率以及P、C两点之间的距离。2.(2021·全国·高考真题)均匀介质中质点A、B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上,坐标分别为0和xB=16cm。某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20cm/s,波长大于20cm,振幅为A=1cm,且传播时无衰减。t=0时刻A、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运动方向相反,此后每隔△t=0.6s两者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已知在t1时刻(t1>0),质点A位于波峰。求(1)从t1时刻开始,质点B最少要经过多长时间位于波峰;(2)t1时刻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3.(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振动片以频率f做简谐振动时,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a、b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是水面上的一点,a、b、c间的距离均为l,如图所示。已知除c点外,在ac连线上还有其他振幅极大的点,其中距c最近的点到c的距离为。求:(i)波的波长;(ii)波的传播速度。4.(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般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m.距水面4m的湖底P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求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2)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P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当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然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5.(2018·全国·高考真题)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求:(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2)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6.(2017·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7.(2016·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4/3.(i)求池内的水深;(ii)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2.0m.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8.(2015·全国·高考真题)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度均为。两列波在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1)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的所有质点的坐标;(2)从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的质点的时间。9.(2014·全国·高考真题)一个半圆柱形透明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1)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2)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10.(2013·全国·高考真题)图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L,折射率为n,AB代表端面。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i)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AB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ii)求光线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一、折射定律 折射率1.对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也反映了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v=eq\f(c,n).(2)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①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②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2.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3.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和圆柱体(球)对光路的控制特点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圆柱体(球)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二、全反射1.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介质光密介质光疏介质折射率大小光速小大相对性若n甲>n乙,则甲相对乙是光密介质若n甲<n丙,则甲相对丙是光疏介质2.全反射(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2)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由n=eq\f(sin90°,sinC),得sinC=eq\f(1,n).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3.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如图).4.分析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1)判断光线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明确是否会发生全反射现象.(3)画出反射、折射或全反射的光路图,必要时还可应用光路的可逆原理画出光路图,然后结合几何知识推断和求解相关问题.三、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1.从振动图像可获取的信息(1)振幅A、周期T(或频率f)和初相位φ0(如图所示).(2)某时刻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某时刻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和正负分别表示各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速度的方向也可根据下一相邻时刻质点的位移的变化来确定.(4)某时刻质点的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5)某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四、机械波1.波的周期性(1)质点振动nT(n=1,2,3,…)时,波形不变.(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1)eq\f(λ,2)(n=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同侧”法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微平移”法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x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五、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比较比较项目振动图像波的图像研究对象一个质点波传播方向上的所有质点研究内容某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在空间分布的规律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物理意义某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振动方向的判断(看下一时刻的位移)(同侧法)Δt后的图形随时间推移,图像延伸,但已有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图像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原有波形做周期性变化联系(1)纵坐标均表示质点的位移(2)纵坐标的最大值均表示振幅(3)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六、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性问题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七、波的叠加1.波的叠加在波的叠加中,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2.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eq\f(λ,2)(n=0,1,2,…),则振动减弱.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eq\f(λ,2)(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2)图像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1.如图所示,为透明材料制成的一件艺术摆件的截面图,上半部分是半径为R的半圆形,一细光束沿径向射入,在底面B点恰好发生全反射,OA是圆心O到底面的高,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求:(1)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2)最终从透明艺术摆件射出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相比偏转的角度;(3)光在透明艺术摆件中传播的时间。2.如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砖ABC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频率为f的光沿平行于AB方向从AC边上P点射入玻璃砖,从BC边上的M点射出,且,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求:(1)光射出玻璃砖的偏转角;(2)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波长。3.半径为的玻璃半圆柱体水平放置,横截面如图所示,为圆心,一条单色光垂直底面射向圆柱面,光线的入射点为,为圆柱面上的点且竖直,,该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求:(1)单色光经柱面折射后与底面交于点(图中没有画出),单色光在点的入射角;(2)点到圆心的距离。4.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透明圆柱体,其截面是半径为的圆,截面内有两条间距为的平行光线和(过圆心),分别从B、D两点射入透明圆柱体,射出后汇聚于图中的点。已知圆柱体的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求:(1)点到圆心的距离;(2)光从点传播到点所用的时间;(3)光从点传播到点所用的时间。5.截面为梯形的容器贮满水,靠墙放置在房间内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早晨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射到水面,某时刻观察到阳光恰好照亮容器的整个底部。已知容器梯面倾角的正弦值为,水的折射率为,求:(ⅰ)此时光线与水面的夹角;(ⅱ)到了中午,若阳光仍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