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分)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空气 C.氧化钙 D.生铁【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碘酒、空气、生铁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碘酒中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氧化钙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生铁中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水结成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分析】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中燃烧生成氧化镁;D、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该选项说法正确;C、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4.(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氯化铁 B.氢氧化镁 C.小苏打 D.汽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铁离子溶液、亚铁离子溶液、铜离子溶液都含有颜色。【解答】解:A、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故A错;B、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C正确;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C。【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2分)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分析】“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物质中的“锌、钙、碘”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无机盐类物质存在,则是指元素。【解答】解:A、商品中的“锌、钙、碘”存在于无机盐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则“锌、钙、碘”是指元素,故A正确;B、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且金属不能存在分子,故B错;C、单质能与商品中的成分反应,且不利于人体的吸收,故C错;D、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原子的形式存在,且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学生应能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生活中营养元素的存在,借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及微粒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此类习题。 6.(2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醋酸和蔗糖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微粒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2Al2O3B.Ca(OH)2+Na2CO3═CaCO3↓+2NaOHC.H2CO3═H2O+CO2↑D.H2+CuOCu+H2O【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4Al+3O2═2Al2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测定溶液的pHD.过滤A.A B.B C.C D.D【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2分)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横行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17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结合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2+8+8=18,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有关醋酸(CH3CO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C.醋酸属于氧化物D.醋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醋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2×2):(1×4):(16×2)≠1:2:1,故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2×2):(1×4):(16×2)=6:1: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点燃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2.(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A.C2H5OH+2O22CO2+3H2OB.C+2CuO2Cu+CO2↑C.2KMnO4K2MnO4+Mn2O+O2↑D.SO2+2NaOH═Na2SO4+H2O【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并结合化学方程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错误;B.碳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正确,且碳元素由0价升高到+4价,铜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故正确;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方程式中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错误;D.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